【资料图】
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罐头出口量达到312.5万吨,出口额68.9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12%和22%,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近年来新高。“中国罐头”成为“海外顶流”,折射出中国经济复苏、进出口回暖的“好势头”,也带给人们诸多启发与思考。
启示之一,创新让一切皆有可能。从手工小作坊到自动化生产,从单一标准到满足世界各国进口要求,从技术、包装到营销、创意,我国罐头行业持续不断地全面创新。近年来,乘着“懒人经济”“单身经济”和预制菜的东风,很多罐头企业抢抓“风口”加速转型,除了传统的水果,芦笋、番茄、狮子头、佛跳墙、梅菜扣肉、宫保鸡丁……各种食物都被装进罐头里。“万物皆可罐头”,创新为罐头行业打开巨大的想象空间,创造出更多的消费需求。
启示之二,机会往往藏在“缝隙”里。放眼全球,罐头产业历史悠久,中国企业属于“后来者”,要在国际贸易中赢得竞争优势并不容易。一些贸易公司选择先从海外中低端市场切入,一点点积累,夯实基础,然后再慢慢找机会进军国际高端市场。部分企业瞄准市场空隙,集中力量、精耕细作。在这个基础上,依靠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供应能力,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高性价比,得以迅速进军新的市场,或者在别人看来没有机会的领域创造新的机会,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力。
启示之三,做长期主义的践行者。无论是做好一个企业,还是壮大一个行业,如果不能心无旁骛、持之以恒,而是热衷于追逐新的“浪潮”,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精也做不专。我国罐头行业不乏老企业,有些已在这个行业坚守多年。从辉煌跌入低谷再到重新回到人们视线,真正的长期主义者才能走得更远,在坚守中创新才有可能“笑到最后”。知名企业家刘永好也提到“坚持长期主义,适应新变化、寻找新动能”。面对周期变动和各种不确定因素,笃定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,更能从容不迫应对变局,化危为机实现增长和破局。
中国罐头勇闯世界的故事固然令人津津乐道,但也要看到其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的窘境。在国内,除了“桃出疫情”的美好寓意使得黄桃罐头短暂“出圈”外,罐头的“存在感”始终不高。2008年的金融危机,给这一高度依赖出口的行业当头一棒,也让不少企业痛定思痛,意识到国内市场的重要性。今天,罐头行业仍然存在总体利润偏低、行业人才匮乏、竞争手段单一、缺乏品牌战略等问题,行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。一些龙头企业率先破题,或在食材上主打高端水果,或以果汁代替传统糖水,或在概念上升级为“鲜果捞”等,但仅靠口味、包装等创新,显然已不能满足新消费时代的需求。如何彻底扭转消费者的思维定势,培养新的消费场景和需求,释放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,培育高附加值的企业品牌,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坎。罐头行业如此,其他行业亦然。(陈立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