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日报讯 (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李佳晓)5月27日起全市各县(区)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生效,30日各县(区)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,且预计高温天气将持续。惠州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于5月30日9时50分启动高温Ⅳ级应急响应。
据悉,全市大范围温度将持续在35~38℃之间。当前正处于交通运输、生产经营建设旺季,市安委办强调,要认真分析高温天气对安全生产带来的影响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市安委办提醒,各县(区)、各有关单位应加强组织领导和预警响应,认真研究部署高温天气安全防范应对工作,压紧压实责任,对高温天气条件下危化品安全、消防安全、水上交通安全、旅游安全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、危化品运输和车辆驾驶安全、特种设备安全、建筑施工安全、防溺水安全等作出提示和要求,深入排查整改风险隐患,落细落实防范措施。
(相关资料图)
市安委办指出,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,加强应急值守准备,确保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能及时妥善处置、科学救援。要统筹做好防暑降温和民生安全保障工作,强化防暑降温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,切实增强群众防暑降温和安全防范意识,有效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,全力维护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。
全市96.9%气象站昨日录得37℃以上高温
又讯 (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惠气象宣)惠州市气象台5月30日早上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。惠州多地30日突破5月最高气温历史极值,全市96.9%的气象站录得37℃以上的高温。
为何5月就如此热呢?市气象台分析,主要是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系统和台风“玛娃”的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。今年第2号台风“玛娃”30日5时减弱为台风级,30日8时其位于距离台湾花莲市东南方约5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,预计“玛娃”以每小时5~1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缓慢移动,向台湾以东洋面靠近,而后转为北偏东方向移动,后期趋向琉球群岛附近海面,强度持续减弱。
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,我市天气持续炎热。具体来说,5月31日,晴天到多云,局部有(雷)阵雨,27~37℃;6月1~2日,多云,有(雷)阵雨,部分时段雨势较大,26~36℃;6月3~4日,多云到阴天,有(雷)阵雨,局部大雨,26~34℃。
市气象台提醒,天气炎热,需注意防暑防晒及时补水,中午前后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。本周中后期雷雨频繁,需注意防御局地强降水、雷电、短时大风等天气造成的影响。目前我市已进入“龙舟水”时期,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风险较高。虽然未来几天降水减弱,但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,需注意防范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。
最近炎热持续“暴击”全国多个省份,“高温炙烤”模式下关于“热射病”等话题受到广泛关注。专家介绍,热射病是最危险、最严重的中暑,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>40℃。那么,如何识别是否中暑?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中暑?又该如何预防热射病?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国标为大家进行了解答。
什么是中暑
王国标介绍,中暑是指在酷热天气、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下停留或劳动时间过长,出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、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,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
王国标指出,如果个体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或停留时间过长,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大汗以及心悸、疲倦等不适时,应该考虑中暑的可能。如果出现体温逐渐升高致高热,个体出现神志改变、烦渴、虚脱,甚至抽搐等表现时,可能是重症中暑。
发生中暑如何处理
王国标说,中暑后,应立即将患者撤离高温环境,除去身上过多的衣服,在阴凉、安静、通风处休息,同时给予口服淡盐水或多量饮水,轻症中暑症状多能自行缓解;体温升高者,在双侧腋窝、腹股沟冰敷,物理降温;出现神志改变、虚脱、高热、肌肉痉挛者,考虑为重症中暑,在现场进行初步处理后,应尽快寻求帮助,拨打120急救电话,将患者迅速转运至有救治条件的医院救治。
如何预防中暑
王国标提醒,炎热天气应注重预防和避免发生中暑。
夏季应穿宽松浅色透气的衣服。炎热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中午11时至下午3时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。确实要外出时,要做好相应措施,包括外露皮肤涂防晒霜,戴遮阳帽,多带运动饮料、淡盐水,以及清凉油、风油精等。
夏日进行体育锻炼时,应准确评估自身的体力情况。若长跑或马拉松过程中出现不适,应及时停止。要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,循序渐进,活动强度应由小到大,活动量由轻到重,逐步提高,持之以恒。
环境要通风。对于老人、小孩等中暑高危人群,要记得开空调,或者开窗通风。夏季大量出汗,应该少量多次饮水,适当喝口服补液盐、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,多吃水果蔬菜。
关注安全生产。在高温环境中作业,应尽可能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长;减少在酷热天气中外出;做好相应遮阳避暑措施。
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